微信扫一扫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强调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江苏是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最早和老龄化程度最高的省份,全省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834.17万,每四个户籍人口就有一位老年人,养老成为每个人都非常关心的话题。居家社区养老符合我国国情,也是老年人最愿意选择的养老方式。今年以来,全省民政部门深度聚焦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着力优化制度、创新模式、靶向发力,努力为广大老年人创造高品质的晚年生活。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面临服务场地、服务内容等难题。在全省开展改革试点,以点带面提质增效。
注重规划引领
针对我省人口承载压力大、国土资源紧张等现实情况,联合相关部门将养老用地出让、老旧小区养老设施配建、落实新建小区每百户不低于30㎡养老用房要求、持续照料型养老社区建设等设置为约束性指标。探索将养老服务发展指标纳入文明城市创建、宜居社区评价、美丽乡村建设等,推动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
完善制度保障
协助省政府先后出台8个政策文件,相关部门出台30余部配套落实政策,推动居家养老服务提质增效。政府社会市场多元投入,优化社区养老服务骨干网的建设运营。将“居家上门服务比例”纳入高质量监测指标,调动地方党委政府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积极性。疫情期间,出台涉及税收、房租、运营费、社保费等减缴、缓缴、补贴等8条举措,保障全省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平稳运行。
围绕老年人不同生命阶段、不同身心状况,引导居家、社区和机构“三位一体”发挥优势、功能互补,15分钟养老服务圈在全省初步形成。
立足家庭主阵地
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开展直系子女亲属护理知识技能培训。作为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3.1万户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疫情发生后,确保居家上门刚需服务不断档。面对白天多支服务队伍“轮番登场”,晚上老人家中“无人在场”的现实窘境,苏州等地创造性开展夜间照护床位试点,建立起居家养老“全时服务链”,保障老年人生活更舒心、子女在外更安心。全年新增家庭照护床位7200张,为245万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门服务。
夯实社区主平台
编密织牢社区养老网络,专业化养老服务通过社区平台的“毛细血管”直达服务需求的“神经末梢”。引导各地建设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嵌入式护理中心,拓展家政、商超、物业等养老资源,实现“有限空间、无限服务”。全年新增社区嵌入式机构床位2.13万张。全省所有县市区均建成社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老年人通过“一键呼叫”“线上点单”等即可获取生活照料、助餐助浴、清洁打扫、紧急救援等服务。南京等地创新互助养老模式,在全国率先建立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管理系统,实现区域内养老服务志愿者注册、服务培训、时间储蓄、兑换支取“一网通办”“通存通兑”,缓解社区养老服务主体不足矛盾。
畅通机构主渠道
在各地建设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设施,让养老服务机构走进小区之中、老人身旁。鼓励养老机构在有需求的老年人家中设置家庭照护床位,居家就能享受连续、稳定、专业的机构养老服务。开展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为老年人提供定价合理、服务优质的社区养老床位。
安全是养老服务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们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疫情发生以来,始终将老年人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配合民政部制定疫情期间养老服务工作指南,全省2297家养老机构、1.82万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零感染”。省政府主要领导检查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工作,对民政部门落细落实防控措施予以充分肯定。组建援鄂养老服务队最先驰援武汉,牵头编写疫情高风险地区及被感染养老机构防控指南及标准,为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贡献了江苏力量。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911家因历史原因未取得消防审验手续的养老机构全部整改到位,重大安全隐患“清零”,得到国务院安全生产督导组充分肯定。
江苏的养老服务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在实践中形成了“江苏经验”“江苏品牌”。江苏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两次受到国务院表彰奖励。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报道我省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经验。10个设区市开展国家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其中7个市获评优秀,数量居全国第一位。在全省配套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创新示范工作。南京家庭养老床位、养老服务“时间银行”以及苏州夜间照护床位创新做法受到中央媒体关注,太仓县域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被民政部列为城乡公共养老服务均衡发展典型在全国推广。